如何讀懂財務報告

picture

2024-05-31

如何讀懂財務報告

參考

  1.   台積電(2330) 第 4 季財務報告電子書。
  2. 《審計學》,林鈞編著。
  3. 《中級會計學》,林正、林詮編著
  4.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張明輝編著。
  5.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張明輝編著。

好的財報要素

一、 封面:提供財報的基本資訊,例如公司名稱、報告期間。

二、 對應附註編號的目錄:方便讀者查找財報的不同部分。

三、 關係企業合併財報聲明書:確保合併財報的完整性,聲明合併的企業範圍、解釋合併的原則。

四、 會計師查核報告:由第三方會計師審核財報,提供財報的真實性保證。

五、 合併資產負債表:顯示公司在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包括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以衡量企業的財務穩定性。

六、 合併綜合損益表:顯示公司在報告期間的收入、費用和淨利潤,以評估企業的營運績效。

七、 合併權益變動表:顯示報告期間內股東權益的變化,包括新股發行、股利、盈餘分配等。

八、 合併現金流量表:顯示公司在報告期間的現金流量資訊,以理解公司的現金來源和用途。

九、 合併財報附註:財務報表的補充資訊,增強報告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

  1. 公司沿革:公司的歷史和發展背景。
  2. 通過財報之日期及程序:確保財報的有效性,說明報告的批准過程和日期。
  3. 新發布及修訂準則及解釋之適用:說明財報中依據的新會計準則。
  4. 重大會計政策之彙總說明:說明財報中的主要會計政策和方法,以理解報表的基礎。
  5. 重大會計判斷、估計及假設不確定性之主要來源:說明財報中可能影響結果的關鍵判斷和估計。
  6. 重要會計項目之說明:對財報中重要項目的詳細解釋。
  7. 關係人交易:檢驗公司可能的財務作假風險,並揭示公司與關係人間的交易細節。
  8. 質押之資產:揭示公司用於質押的資產,提供有關公司財務穩定性的資訊。
  9. 重大或有負債及未認列之合約承諾:揭示可能影響公司財務的潛在負債或承諾。
  10. 重大之災害損失:揭示因災害造成的重大損失,並解釋其影響。
  11. 重大之期後事項:提供財報後可能影響公司狀況的重大事件或變化。
  12. 其他:其他可能影響公司財務狀況的重要資訊。
  13. 附註揭露事項
    • 重大交易事項相關資訊:揭示公司進行的重大交易及細節。
    • 轉投資事業相關資訊:提供公司在其他企業的投資狀況,包含揭露每一家被投資公司的損益。。
    • 大陸投資資訊:揭示公司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情況。
    • 主要股東資訊:提供公司主要股東及其持股狀況。
  14. 營運部門資訊:提供公司各營運部門的詳細資訊,幫助理解公司的營運結構。

會計師查核報告

審計意見的類別

  1. 無保留意見:當會計師獲得充分且適當的查核證據,確認財務報表在整體上沒有重大不實表達,並且在各方面都符合相關的會計原則和規範後,會出具無保留意見。
  2. 修正式意見:
    • 保留意見
    • 否定意見
    • 無法表示意見
  3. 意見類型的形成基礎:
    • 圖片來源 :《審計學》,林鈞編著。 image

新式查核報告的主要內容

  1. 查核意見
  2. 查核意見之基礎
  3. 繼續經營之重大不確定性
  4. 關鍵查核事項(上市櫃公司適用)
  5. 其他強調事項
  6. 管理階層之責任
  7. 會計師之責任

資產負債表

良好的資產和負債

  • 良好的資產結構:資產結構應該要是合理的,並且大部分和主營業務有關,這樣可以確保公司的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 穩健的負債結構:負債結構應該要是合理的,並且有足夠的長期資金來支持其長期發展,而不是過度依賴短期負債。
  • 流動比率和快速比率:這些指標可以提供關於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信息。一般來說,流動比率和快速比率高於1被認為是良好的。
  • 存貨周轉率和應收帳款周轉率:這些指標可以提供關於公司存貨和應收帳款管理的信息。如果這些周轉率合理,則表示公司能夠有效地管理其資產。
  • 淨值比率:這個指標可以提供關於公司淨值在總資產中的比例。較高的淨值比率表示公司有更多的資產是由股東擁有的,這可以提高公司的償債能力和穩定性。

合併綜合損益表

損益表組成項目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毛利
  • 營業費用
    • 推銷費用
    • 管理費用
    • 研發費用
    • 其他費用
    • 預期信用減損損失
  • 營業淨利
  • 營業外收支
  • 稅前淨利
  • 本期所得稅
  • 稅後淨利
  • 其他綜合損益
  • 綜合損益總額

財務報表使用者如何解讀損益表?

  1. 毛利率變化
    • 觀察毛利率變化可知悉有關產品成本和定價策略的信息。
    • 若毛利率下降,可能表明產品成本上升或定價策略不當。
  2. 收支平衡
    • 費用控制:確保公司費用的增長速度與收入增長速度相符合,避免支出超出收入的範圍。
  3. 利潤增長速度超過收入增長速度
    • 這種情況下,意味著公司可能:
      • 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實現利潤增長,不僅依賴收入增長。
      • 調整產品價格或推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或服務,這些產品或服務更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或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從而可以以更高的價格銷售提高利潤增長率,而非僅依賴整體收入增長。
      • 擴大市場佔有率,增加利潤。
  4. 變動支出佔比高
    • 這種情況下,意味著公司可能擁有:
      • 市場競爭優勢:能靈活調整定價策略。
      • 技術投資能力:持續開發新技術,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產品價值。
      • 整合資源能力:與他公司合作,分擔成本,降低固定支出比例,靈活管理成本。
      • 人力資源管理靈活性:迅速調整人員配置以應對市場變化。
  5. 其他收支
    • 除核心業務外,應關注其他收支的變化,如非經常性收入或費用,如資產出售收益或訴訟費用。這些變化提供了關於公司特定事件或交易的信息。
  6. 稅前與稅後利潤
    • 觀察稅前和稅後利潤的變化可提供有關公司純利潤水平和稅務策略的信息。若兩者差異很大,可能表明公司進行了稅務規劃。

合併現金流量表

營業活動:列出來自主要業務活動的現金收入和支付項目,能更清晰地了解企業經營的現金流。

  1. 稅前淨利
  2. 加回與現金支付無關的折舊費用及攤銷費用
  3. 排除「非」主要業務活動的損益:將其移至現金流量表中的投資或籌資活動部分,因為損益表中的損益並非全部來自主要經營活動。
  4. 調節應計基礎的影響數:透過比較年末和年初資產及負債金額,來消除「損益表上的盈利數」與「實際現金收付數」之間的時間差,從而獲得純粹的現金流量。
  5. 其他營業活動中的調整:可能包括非現金交易的調整,如股票獎勵或股票選擇權的成本
  6. 減去實際支付的所得稅
  7. 計算營業活動中的現金流量比率:將營業活動中的現金流量與營業收入進行比較,以評估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相對於營業收入的情況。

投資活動:涵蓋了公司在「投資」和「競爭能力表現」方面的項目,包括:

  1. 權益法投資的取得或處分:代表公司對其他公司的股權投資,可能表明公司在擴大業務範圍,或利用其他公司的技術或市場優勢,公司在上述方面有積極作為。
  2. 與其他公司的合資、聯合營運等:顯示公司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或聯合營運,可能是為了共同開發新產品、進入新市場或共享資源,表明公司在合作和創新方面有積極作為。
  3. 金融工具的投資或處置:可能表明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活動和策略,以及對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
  4. 其他投資活動,如貸與或投資關聯企業:顯示公司對於業務夥伴或子公司的支持和資助。
  5.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以及「投資性不動產」的購買或出售:可能反映了公司對於生產能力擴充或資產配置調整的策略。
  6. 無形資產(如專利、品牌等)的取得或出售:可能代表公司在知識產權保護和創新方面的投資或策略。

籌資活動:涵蓋了公司籌資的能力

  1. 與貸款人的交易:借入資金、還清債務、支付利息所產生的現金流動,可以透過上述項目的淨額進行分析。
  2. 償還長期負債:包括債券或長期貸款的償還,以降低負債水平並改善財務結構,將表現為現金流出。
  3. 與股東的互動:公司可能通過發行新股票來籌集資金,或者當公司資金足夠,得以派發股息或回購現有股票以改善股東價值。
  4. 支付租賃本金:根據新會計準則認列使用權資產/租賃負債,並將支付的租金分類為籌資活動中的現金流出。
  5. 金融衍生品合約:公司可能與金融機構進行利率互換或選擇權交易,以管理利率風險或匯率風險,相應的現金流動將在籌資活動中顯示。

重要會計項目之說明

以下挑選項目涵蓋了公司的資金流動、債務結構、收入和成本結構以及稅務情況等多個方面,能幫助投資者全面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

  1. 現金及約當現金:代表公司在報告期內可即時使用以支付債務或進行其他交易的資產。現金包括公司在手上持有的現金和銀行存款,而約當現金則包括容易轉換為現金的金融資產,如短期投資和市場性證券。
  2. 應收票據及帳款淨額:反映了公司尚未收回的銷售款項,直接關係到公司的收入回收速度和信用風險。
  3. 營收結構:反映公司主要業務來源及市場地位,我們可以透過其了解公司:
    • 產品多樣性:公司的營收是否來自於多個不同的產品或服務,還是依賴於單一或少數幾個產品。產品多樣性可以降低公司的業務風險,並提高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 主要營收產品:有助於評估公司技術領先性及未來市場表現。
  4. 庫存管理:
    • 庫存週轉率與行業標準比較:如果公司的庫存週轉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可能意味著庫存管理存在問題。
    • 庫存價值和品質:庫存中可能存在過期、損壞或過時的商品,這些庫存可能會對公司的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 高期末庫存且毛利急降:可能暗示公司產品的滯銷情形(需考慮原因),值得關注,有助於評估公司的庫存管理效率。
  5.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 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體基礎,尤其在製造業和物流業更加關鍵。
    • 折舊和減損:因為使用壽命的消耗而產生折舊,以及可能因價值下跌或無法產生預期收益而發生減損。投資者應關注公司對於這些資產的折舊和減損的處理,以了解其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
    • 資本支出:資本支出是公司用於維護、擴建或更新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支出。投資者需要依據產業特性評估公司的資本支出水平,以確定公司是否有持續投資以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
  6. 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是企業財務報表中一個重要的項目,可以依據以下幾點加以觀察:
    • 價值和持續性:包括專利、品牌和技術等資產的價值,以及這些資產是否能夠為公司帶來持續的收益和競爭優勢。
    • 減損:無形資產可能因價值下跌或無法產生預期收益而發生減損。應評估公司對於無形資產的減損測試和處理,以了解其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
    • 開發和維護成本:可能會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和利潤能力。應評估公司的開發和維護成本是否合理,以確保公司能夠有效地管理無形資產。
    • 專利和技術的保護情況:專利和技術是公司競爭力的重要來源,應評估公司對於專利和技術的保護情況,以確保這些資產不受到侵犯或損害。
    • 增長潛力:包括公司對於研發和創新的投入,以及對於新產品或服務的開發和推出。這有助於了解公司的成長戰略和未來發展。
  7. 各項投資:
    • 投資組合的結構:
      • 反映了公司的戰略佈局和風險控制能力。
      • 評估投資分配是否符合公司的發展方向和風險承受能力。
    • 權益法投資:
      • 評估非流動資產中的權益法投資是否主要集中於與公司主營業務有關的企業。
      • 了解公司在其他企業中的股權佔比以及與其合作的程度。
    • 金融資產的性質:
      • 關注各項金融資產是否主要是理財投資。
      • 影響公司的資金利用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進而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未來發展產生影響。
    • 投資回報率和風險水平:
      • 評估各項投資的回報率和風險水平,以確保投資組合的效益與風險偏好相符。
      • 評估投資結構的變化,以了解公司的戰略調整和對風險的控制能力。
    • 公司解釋:
      • 參考公司管理層對投資決策的解釋,了解公司的投資策略和目標。
      • 有助於評估公司的經營策略和未來發展方向。
  8. 公司債和長期銀行借款等,代表了公司的財務負擔和償債能力,對於評估公司的財務穩健性至關重要。
  9. 利息收入和財務成本:反映了公司在報告期內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和支付的財務成本。
  10. 所得稅:代表了公司在報告期內應支付的所得稅,直接關係到公司的稅負情況和盈餘分配。

關係人交易

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詳細公開的關係人事項

  • 各利害關係人的身份
  • 各利害關係人與公司的關係
  • 公司與各利害關係人之間的重大交易事項

財務報表受眾主要關注事項

  • 觀察企業交易是否過度依賴特定關係人。
  • 交易條件公平合理性:企業與關係人之間的交易條件是否與市場標準一致,並且符合公平合理原則。若交易條件不公平,可能影響企業的經營績效和財務狀況。
  • 關係人是否虧損:可能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未來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 企業是否向特定關係人支付了大量的預付款項或提供了資金貸與。

重大的合約義務及未認列之負債

  • 認列準則: 根據會計準則,已知的積欠款項即使金額尚未確定,也應該盡力估計並在財報中說明。
  • 估計方法: 公司應透露用於估計未來負債和義務的方法和假設,包括估計金額和時程的技術,以及考慮到可能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的基準。
  • 或有負債: 公司可能面臨被要求支付賠償的情況,但由於實際賠償金額尚不確定。這些潛在負債稱為「或有負債」。
  • 合約承諾: 未認列的合約承諾通常是企業日常商業活動的一部分,例如長期供應合同。
  • 負債支付能力: 使用者應該評估公司支付未來負債和義務的能力,包括分析公司的財務結構、現金流量和資金來源等方面。

重大期後事項

  • 期間與事件描述:列出自「財務報告截止日期」至「董事會通過日期」之間發生的重大事件,針對每個事件,詳細說明其對公司業務或財務狀況的實際影響程度。
  • 目的:
    • 讓投資者了解公司可能面臨的風險,這有助於他們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 讓利害關係人(如員工、供應商、客戶等)了解對公司業務或財務狀況產生顯著影響的事件,以便他們可以做出適當的反應。

營業部門資訊

哪些營運單位需要被揭露?

  • 部門損益的絕對值超過以下兩者中較大者的10%:
    • 未虧損部門的部門利潤總和。
    • 有虧損部門的部門損失總和。
  • 部門收入佔企業所有營運部門收入合計的10%以上。
  • 部門資產佔企業所有營運部門資產合計的10%以上。

未達到量化門檻的營運單位根據情況進行揭露,請參考「辨識應報告單位的流程圖」進行判斷:

圖片來源:《中級會計學》,林正、林詮編著。 辨認應報導部門之流程圖


附件簡報:

如何讀懂財務報告.pdf


anna_avatar

Anna

软件工程师

Hello, I am Anna!

查看作者的其他文章

分享到

回上页